
國產署地上權投標向來是個不動產開發業者看好的標的,但這個市場近期開始出現「新面孔」-超市龍頭全聯。今年該公司分別於6月21日開標的地上權中,在高雄市、屏東市分別以5.8億元、0.75億元,搶下兩塊地上權土地。
其實全聯早在去年年底以1.21億元,標下高雄岡山區市中心的商業區土地,坪數657坪;今年年初再砸下2.62億元標下自強路的地上權土地,面積469.48坪。算算合計下來,全聯在這半年已砸下超過10億元,拿下高雄和屏東的四塊地上權用地。
外界好奇,為何全聯要投資超過10億元,一直在中南部掃地上權?
對此,全聯公關經理欒美雲表示,持續展店的方向不變,每年都會開出50至60間店。「哪裡有需求、哪裡是商圈空白區,我們就會去(展店),現在找尋的這些地點,都是為了將來要開設全聯,而做的準備。」
問題一:如果只是為了展店,大可找店來租,何必大費周章買地上權?
一位零售高層就表示,買店舖需要現金,所以如果想持續展店,擁有自己的資產,就得借錢去買,所以一般而言,展店多半採取租賃方式,不太需要拿現金去擁有不動產。「若真有10億元,我們做零售的,都寧可去投資物流或是其他方面,不太會去花錢買資產。」
不過,該高層觀察,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手上還有元利建設、華泰銀行,「現金流很高,」全聯現金來源不同,當然也就會有不同的考量。拿到地上權,除了經營超市之外,說不定會把部分空間出租給別人,也是可能性之一, 算盤算是打的很精。
問題二:為什麼全聯要搶的是地上權?
「沒地可買或有地也很貴,不如先搶公有地最好。」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分析,拿到地上權的優勢,在於公有地產權單純,不會全受制於地主,而且面積大、位置好、商業機能也佳。
他指出,土地成本以公告地價的5%至7%,計算年租金,權利金頂多市場行情一半,「比買地划算。」而且中南部土地供給量大,雖然要賺增值財,是可遇不可求,但全聯除了營業超市,還有招租和招商做二房東的能力,等於是當一個小的購物中心營運商。
黃舒衛認為,全聯的建築投資成本低,營運方面又有品牌、模組化優勢,經營的商品是民生必需品,回收快又穩,不但有經營優勢,可增加賣場吸引力,更不用擔心百貨、辦公、旅館等投資者來搶地,被拉高土地取得成本,間接排除競爭者插旗機會。